2018年9月22日培训已经进入到了第二天,通过昨天一天的学习,学员们表示收获很大,同时对后面的培训充满期待。今天上午的培训课程是由重庆市教科院初教所音乐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中学高级教师胡苹老师带来的《音乐质量检测背景下再思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
首先,胡老师运用丰富的案例阐释了音乐质量监测的概念。她强调,监测是一种手段,国家开展音乐质量监测,就是为了了解中小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更新课程标准,带动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提升。
随后,胡老师谈到我国进行音乐质量监测的目的。胡老师说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中小学学生音乐学科学业情况,2016年5月全国开始进行中小学生音乐质量监测,这次检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音、美体系第一次接受监测,其检测范围超过30万学生,规模之大,时间之短实属罕见。
胡老师说音乐质量监测的原则有三个,即客观性、规范性、引导性。在这三个原则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尽量减少减少死记硬背的情况发生。胡老师还谈到,音乐质量监测的的指标框架在2016年初步形成,2019年达到完善。例如,在听力监测方面,选择诸如黄河大合唱之内的歌曲开展监测;在演唱上,要求学生会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在技术运用上,采用高新科技随时跟踪监测,提升监测质量。
之后,胡老师请学员们围绕中小学音乐质量检测展开讨论,胡老师也走下讲台,仔细听着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精彩的发言令胡老师露出微笑,最后胡老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向学员们分享了针对音乐质量检测背景下如何组织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学员们都表示胡老师的课程深入浅出,引人入胜。